碧水长流新图景
2024-07-03 45869人浏览
6月27日,烈日炎炎,在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一期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施工的景象:各种工程机械往来奔波,施工人员有的在开挖输水管线,有的在铺垫箱涵两侧石笼,各部门都在全力推进着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一期工程)项目作为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之一,担负着确保浍河水质稳定达标排放的重任,为“一泓清水入黄河”保驾护航。
保证“主战场”水质达标
打开侯马市地图可以看到,汾河沿该市北界向西流过,进入新绛,境内又有浍河从东向西穿过,进入新绛后汇入汾河,两条河流像两只长长的臂膀展开,守护着古都新田,两河流经区域面积覆盖侯马市60%以上的人口。
确保汾河、浍河水质达标,成为侯马市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主战场”。
为保证水质达标,侯马市稳扎稳打,内外兼修,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总体要求,着眼持续改善汾河、浍河生态环境,坚持做到专班推进、管控推进、工程推进、统筹推进,切实凝聚全市上下合力,持续推动域内河流断面考核全面稳定达标。
城市污水处理是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要环节和关口。6月27日,记者走进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看到,该厂监控室的屏幕上,各种数据不时跳动,工作人员正在对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进行24小时监测,每天都会及时反馈监控数据,数据到达中控室后,值班的工作人员会把数据反馈给上级领导,然后根据数据随时进行工艺调整,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浍河国考断面上游。侯马市的城镇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于此,并在这里摇身一变,从污水变成合格的中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又通过管道进入浍河,成为浍河侯马段主要的补充水源。该污水处理厂采用JSBC+改良型A2/O污水处理工艺,当时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万吨/日。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达到侯马市城市发展对污水处理能力的要求,该厂先后两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现在的日处理能力已经达到6万吨/日,而且出水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要求,对侯马市断面达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泓清水入黄河”,污水处理是关键,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生态补水,对于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双保险”稳定水质
从污水变为中水进行补水,如何保证水质稳定?为进一步提升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确保浍河水质稳定达标汇入汾河,侯马市在新田乡汾上村西南侧又建设了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一期工程)。该项目被列为2022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持续推动侯马市小韩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具有积极作用,是改善该市地表水环境、提升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侯马市政府把这项工程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实施。
在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一期工程)现场,临汾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局长高文郎正跟项目土建、安装单位的负责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推动项目按期完工。
高文郎说:“建设这一工程主要考虑的是要除去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所以采用复合潜流湿地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具体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模式。这个项目将通过人工格栅—沉沙塘—复合潜流湿地—水生态修复系统,将政通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一步净化,确保尾水进入浍河水质稳定达标。”
在当地“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开工以来,高文郎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他说,已经习惯了把工地当成家,已经记不起多少次在深夜查看施工情况,解决突发问题了。
目前,潜流湿地主体工程开挖换填施工全部完成,水生态系统土方开挖完成,基底防水铺垫完成,护坡加固防水完成,周边道路基础整理成型并达到标高……
600平方米试种水草全部成活,地被绿化局部完成放线土地平整,景观墙挂网施工完成,挡土墙正在施工……
看着一项项工作不断推进,高文郎非常欣喜,直言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确保湿地工程按期完工
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确定的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一期工程)完工时限是今年6月30日。接到这项任务时,高文郎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加快项目建设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他说:“除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外,还应该有一支队伍进入工地,既起到督促进度的作用,又能够起检点工程容易忽视角落的作用。”
为此,经过充分考虑,临汾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工作人员组成了工作队,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进驻项目工地,把“一项目一景观”的城市建设理念融入项目建设中,通过点对点对接紧盯工程各工段进度,督促施工顺利推进。同时,在畅通进料通道、合理分配机械、组织人员施工等方面不断优化方案,坚决按照“七个决不能”要求,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
张俭是该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他被大家称为湿地项目的“万金油”式工长。在潜流湿地的滤料填充过程中,一项影响进度的工序就是把进入潜流湿地池体的滤料找平铺平。因池体中布有管线极易被压坏,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作业,只能用小型的机械进入进行铺平作业,但小型机械施工慢。
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改进作业方式,张俭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制作了长150厘米、宽25厘米的钢板,焊接到小型挖掘机挖斗上,使得施工效率明显得到提升,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为了保证“一泓清水入黄河”,各部门都全力推进施工进度,24小时,六班倒,最终项目按期完工。
高文郎说,人工湿地的建成不仅为浍河、汾河水质加上了“双保险”,而且未来将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同时,增强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与丰度,形成新的生态景点,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观。
本报记者程国媛
记者手记
为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我省的殷切期盼,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事关三晋百姓生态福祉。我省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全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
2023年6月8日,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在侯马召开,吹响了侯马市汾浍治理的集结号。该市强化责任担当,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建立推进落实清单制度,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方案化方式推动落实,作表率、立新功,以实干实绩交出“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务实答卷。
奋马扬鞭正是时,一场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一次次现场办公推进工程进度,一个个疑难问题得到解决,每一步推进都是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铿锵步伐,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效。
夏日炎炎,在侯马“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现场采访,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蓝天碧水入画来的好风景,听到的都是百姓对身边环境不断改善的赞誉,感受到的是当地切实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磅礴力量。
目前,随着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逐步落地见效,我省黄河流域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碧水长流的生态画卷将成为三晋大地常态。
责编;山西安全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