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现在时间是:
人员查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指导单位:山西省人大环资委

主管单位:三晋文化研究会

主办单位:三晋文化研究会安全环保专委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山西办事处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山西

【大美山西】护佑鸟儿飞过绿水青山

2024-04-09    77327人浏览

20240409_989613552e16e8add30c0abae0f39e24.jpg

图①:黑鹳。


20240409_edbc52ea48fbb1a06df6e6d6e9731752.jpg

图②:红嘴鸥。


20240409_8d52f20556f4e0369baf9f05f723ea6d.jpg

图③:苍鹭。


20240409_46600f6ccaa55cc202694d382b4b3482.jpg

图④:红腹锦鸡。


20240409_4a744a358f0c5a92066b1ee7fea30055.jpg

图⑤:大天鹅。


20240409_5a04e42507d8c01121fcc81b57e2150f.jpg

连日来,方山县积翠镇刘家庄村,数百只苍鹭在这里筑巢孵卵,俨然一道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观。


  在汾河岸畔栖息、在湿地苇荡觅食、在群山叠翠间穿梭、在湖光山色中嬉戏,灵动蹁跹的鸟儿,是大自然最亮丽的一抹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4月5日至11日是今年我省的“爱鸟周”,主题是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多年来,我省通过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濒危鸟类拯救保护行动,加大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保护等,全力构筑立体守护防线,维护鸟类种群种源持续增长,三晋大地逐渐成为鸟类自由飞翔的天堂。

完善配套制度夯实基础

  春风拂过晋北大地,原本干瘦的树枝变得柔软,树皮泛出淡淡的绿意。清晨,阳光摇醒河水,与苍头河一同苏醒的,还有眠于草地树丛间成群的鸟儿。它们在晨光的映衬下缓缓起舞,煞是好看。
  “这几只是遗鸥,那边的是红脚隼,远处跳舞的就是大鸨。公园上下游的常门铺水库和海子湾水库为候鸟提供了丰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这段时间候鸟集中北迁,观测和保护更得仔细。”右玉县林业局一级主任科员程军在监控视频上细数着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里的候鸟。
  随着生态系统和保护措施的逐渐完善,近年来右玉县境内相继观测到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大鵟、白尾鹞、红隼、纵纹腹小鸮等。全县205种鸟类中有119种是迁徙性鸟类。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为鸳鸯等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黑鹳、遗鸥等珍稀鸟类的重要分布区。
  右玉只是我省鸟类保护网的一个支点。一直以来,我省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多方参与原则,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草生态建设工程,全方位改善鸟类生境,实施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濒危鸟类拯救保护行动,切实维护候鸟等鸟类种群及其栖息的安全。
  山西属于全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中的黄河流域迁徙和越冬区,分为东部太行山候鸟迁徙区、中部桑干河—汾河水鸟迁徙区、西部吕梁山—黄河候鸟迁徙区。为完善配套制度,我省出台《山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5年)》,推进候鸟迁飞通道保护,推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繁育体系和监测网络、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将包括石鸡、斑翅山鹑在内的137种鸟类收入《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为强化野外保护,我省持续加强对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状况调查监测,开展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通道影响评价,印发《山西省候鸟迁徙通道范围通知》,划定鸟类迁徙通道范围,明确了40处候鸟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
  经过多年保护,我省现有鸟类426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2种。省鸟——褐马鸡分布范围从吕梁山扩展到太行山;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17种鸟类有了新记录。

开展专项行动综合治理

  “开笼。”2月28日下午,历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将救助的苍鹰放归自然。这只苍鹰是沁水县中村镇群众在田地中发现并上报中村森林派出所,由派出所人员送至保护区进行救助的。“当时苍鹰翅膀受伤,行动迟缓,无法飞行。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和养护,苍鹰已经痊愈。出笼后,目测它的状态还不错。”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郑峰说。
  每种鸟类都有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需求,我们要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为它们提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多年来,我省严格落实巡护看守值守管理责任,通过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清风行动”等,重点对迁徙鸟类的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区域,开展野外巡护、值守、清网、清套、清夹和清除毒饵等,彻底铲除威胁候鸟安全的隐患,及时发现、处置候鸟异常情况。“在政府部门、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候鸟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候鸟停歇地和迁飞通道生态质量有效改善,盗猎等破坏鸟类现象明显下降。今年我省还将启动鸟类环志监测工作。”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介绍。
  我省还以“华北豹保护工程”为统领,压茬组织开展了褐马鸡等三大物种专项调查。运用京津冀晋联合保护这一跨省的平台,全面加强候鸟保护信息共享,在联防联治、疫病监控、收容救护、野化放归等方面积极探索。
  随着候鸟迁徙高峰期到来,山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张璐的工作也愈发忙碌,“现在我们要把汾河沿线适合候鸟栖息的地方跑一遍,观测候鸟的数量、种群构成、栖息地生态环境,以及识别物种和有无人为干扰情况等。”
  “1,2,3……小䴙䴘22只,1,2,3……红嘴鸥67只……”3月20日,张璐和同事赵晓芳沿着太原北中环—迎泽桥样线,进行日常巡护监测。
  当地生态保护水平提升是候鸟迁徙和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从2014年开始,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就对汾河沿岸进行监测。数据表明,汾河沿岸的候鸟不论是物种还是种群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大白鹭、苍鹭、凤头鷿鷈、白骨顶等在汾河已成为长久“居民”。

调动全民热情全面保护

  当太阳渐渐露出红彤彤的脸庞,运城市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平陆段)便热闹起来。形态各异的水鸟、珍禽,有的在浅滩上悠闲觅食,有的成群结队振翅高飞。
  此时,一架架“长枪短炮”从岸边树枝间伸出。瞄准、定格、拍摄,“咔咔咔”一阵快门声过后,照片中大天鹅那俏丽的身姿被“镶嵌”在湛蓝的天际。“我们把鸟儿的美照传播出去,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加入保护飞鸟的行列。”摄影爱好者刘启抚摸着自己的镜头。万鸟翔集的景致,吸引了许多像刘启一样的摄影爱好者。
  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广、涉及环节多,在政府部门执法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发动广大公众支持、配合保护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保护的目标。我省通过大力宣传保护鸟类、普及野生动植物法律和科学知识,引导全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公众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参与度越来越高,成为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会借‘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采取街头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和科普挂图、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结合林政执法和‘绿盾行动’‘清风行动’等进行警示宣传,全面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平陆县林业局局长孙永强说。
  眼下正值候鸟北迁时节,全省各地都在通过巡查巡护、公益科普等手段,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您好,这是黑鹳的科普图册,大家看看,了解一下保护鸟的重要性。”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支向军、冯成禹向行人发放宣传册。3月初至4月中旬,黑鹳开始筑巢产卵。为给孵化育雏的“黑鹳夫妇”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年3月都会在黑鹳巢穴附近的村庄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倡导大家保护环境。
  “我们还会在黑鹳觅食及栖息地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加大巡护力度;购进大批泥鳅,在黑鹳活动的水域进行放生,保障其正常觅食,为黑鹳的育雏营造安全、优美的生活环境。”支向军向周边人讲解着。
  与此同时,我省组织热心投身于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的团体、组织和公众,多种形式参与到“护飞行动”等各类保护行动中来,在巡山、清网、清套、清夹和清除毒饵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倡导者。


延伸阅读
候鸟如何迁徙?

  我省候鸟集中南迁的时段为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集中北迁的时段为次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特点是个体集群大、迁飞速度快、停歇时间短。

候鸟监测,主要有哪些技术支撑?

  一是利用彩色标记、卫星跟踪等方法对候鸟的迁徙过程进行追踪。这可以掌握部分重要候鸟的迁徙路线,发现候鸟的重要停歇地点及活动规律,为确保候鸟的迁徙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是应用无人机等远程监控、自动监测、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装备,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巡护效率。


                                                                                                                                                                                                 责编;山西安全环境网

0351-4043608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山西安全环境网    备案号:晋ICP备2022007346号-1 技术支持:山西安全环境网

法律顾问:山西华晋律师事务所 马云丽 手机号:1513508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