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守护碧水清流 绘就生态画卷
2025-08-01 2611人浏览
如今的朔州市七里河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朔城区恢河两岸,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本网讯 塞外朔州大地上,桑干河、神头海、苍头河等河湖泛着莹莹波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候鸟蹁跹,重现“桑干烟雨”“桑干晚渡”“桑干记忆”美景。
在右玉县,“黄沙”变“绿山”,清秀亮丽的苍头河让生态绿地建在了右玉人民家门口;
在朔城区,素有“塞外西湖”美称的神头泉,泉水潺潺、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亮丽生态名片正在形成;
在山阴县,蜿蜒清澈的桑干河,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全力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
桑干河朔州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生态环境部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以来,山西省首个入选的案例;
……
朔州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与去年同比下降15.3%,全省排名第2;优良天数151天,同比增加9天;6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臭氧、CO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6.5%、11.8%、11.5%、13.3%、12.7%、10.0%。全市4个国控断面3个Ⅱ类,1个Ⅲ类;9个省控断面1个Ⅱ类,2个Ⅲ类,4个Ⅳ类,2个Ⅴ类;国、省控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
绿色朔州,俨然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成绩背后,却饱含着朔州全市上下的心血和汗水。
近年来,朔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启动了碧水保卫战,让“两山”理论在朔州熠熠生辉。随着水生态持续改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朔州实际的新路子。
以水赋能
河湖面貌绽放新光彩
横穿塞北而过的桑干河是朔州的母亲河,一路欢歌,向东流去,演绎着浓墨重彩的经典和未来。
季夏时节,万物并秀。当你走进朔州,穿城而过的桑干河支流七里河波光潋滟,岸边垂柳与碧水清波交相辉映,水鸟不时掠过水面、飞上树梢,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
窥斑见豹。今天让我们从恢河、七里河等地的蝶变,见证桑干河水生态环境的步步改善。
而曾经,水一度是朔州市生态环境的短板,是朔州市的一块“心病”。朔州因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海之乡”的美称。煤炭开采,造富一方,也消耗了“绿色生命力”。如何守护桑干河的一泓清水,成为朔州亟须解决的难题。
源头之城,尽显源头之责。
桑干河源头在朔州,境内河长183.2千米,流域面积7690平方千米,占朔州市国土面积的72.3%。朔州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生态。坚决扛牢守护好桑干河源头一河碧水,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好大自然的恩赐,扛牢保护桑干河源头政治责任,筑牢桑干河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之大者”牢记于心、贯穿于行、落实于细,朔州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桑干河朔州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
朔州市委书记王帅红,曾任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2024年12月调任朔州后,多次听取生态环境保护汇报和调研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桑干河、恢河、七里河、神头泉等现场,特别在桑干河起点神头泉调研中,他双手捧着清澈甘甜的源头活水,对相关负责同志说:“坚决守护好一河碧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王帅红的调研督导之行,向全市上下传递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桑干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强烈信号,彰显了朔州高站位、大力度、实举措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桑干河朔州段的坚定决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朔州市市长吴秀玲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大力推动各项治水攻坚行动,有效强化流域水质管控,使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朔州从部分出境断面劣Ⅴ类到4个国控和9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退出劣Ⅴ类。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
“答案是勇于在最难处攻坚,敢于在最痛处亮剑。”朔州市副市长刘亮表示。
河流的污染,根子在岸上,源头在流域。
提前预防,主动作为。每到汛期来临前,提前安排部署汛期污染强度管控,突出城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防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突出环境问题。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营造美丽、宜居、文明的生态环境,今年3月,一场垃圾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吹响了“号角”,以“全域无垃圾死角”为目标,以解决环境卫生突出问题为重点,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属于环卫管理范围内的城中村,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农村,工矿企业及周边和国省区乡道路及铁路、机场沿线,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垃圾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全市共清理生活、建筑垃圾以及杂物12.66万立方米,排查发现建筑垃圾非正规存放点位65处,已清理60处、49.6万吨。
通过垃圾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有效预防城市、农村、厂矿企业和国省区乡道路及铁路、机场沿线等污染物随着雨水进入河道,为改善河流水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朔州“治水”不仅有约束性指标这根指挥棒,及时传导压力、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还有工作机制保障。
今年以来,朔州市不断完善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通过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等方式,逐月分析水生态环境形势,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并及时发出预警。适时开展水环境达标工作滞后地区调度协商会,督促相关地方分析滞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针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组织开展独立调查,实行清单管理,逐一销号。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每月对全市入河排污口出水水质进行采样监测,并通报监测结果。对出现超标现象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调查,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积极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准备招投标前期工作,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115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需要从问题中寻找根源,快马加鞭“补短板”,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雨污分流“微改造”,托起民生“大幸福”。城市雨污分流及排水管网更新工程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朔州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管道老化、雨污水未分流、道路积水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朔州“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的重要因素。
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朔州不仅补齐城市排水系统短板,改善了城区雨天积水、污水堵塞、气味难闻等问题,畅通了主干道的“毛细血管”,让雨水与污水“泾渭分明”,实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高城市内涝抵御能力,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决心和力度,燃起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憧憬和希望。
经过一系列综合整治,一大批河湖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河道重现碧波美景,为“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以水美城
河湖生机焕发新活力
环境美不美,关键要看水,良好的水生态是宜居城市的点睛之笔。家住朔城区清水湾小区的麻英斗闲来无事喜欢在恢河边钓鱼,说起恢河水质的改善,他竖起大拇指笑着说:“现在的恢河水质特别好,我们住在附近,没事在河边转转也是一种享受。”
一座城市,有水就有灵气。而治水,则是环境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面打造桑干河朔州经济带,“水清”是重点目标之一。“水清”就是要实现水环境改善好、水资源保护好、水生态修复好。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整治,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的重要抓手,使沿河生态环境防线稳固筑牢。
朔州市按照“以水润城”的理念,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抓住国家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修复的有利契机,争取项目33项,总投资26.6亿元,联合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朔州分公司完成桑干河及支流七里河、恢河、口泉河河道整治总长度119公里,生态护岸47公里,沿岸栽植树木近百万株,河岸带植被恢复面积103公顷,新增湿地面积91公顷。
朔州市实施口泉河、小峪河、马关河、源子河等支流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口泉河疏通主槽2.6公里、塘坝改造2座、河道走廊湿地148亩、生态种植325亩等工程已全部完工;小峪河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面积870亩已全部完工;马关河缓冲工程、河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表流湿地等工程主体部分已完工;源子河入桑干河引水、缓冲沉沙、强化生物处理、表流湿地等工程主体部分已完工。形成桑干河干支流互济,稳定了区域生态水网。
临水而居、亲水戏水,一直是民众的期盼。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朔州通过因地制宜采取清淤疏浚、截源控污、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带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为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和体验。
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沙为肌体”的思路,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治水兴绿工程。
朔州出台《朔州市“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工作方案》,落实方案要求,推动实施16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已完工13项,完工率81%,剩余3项正在实施当中,将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工。全市12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完成105个。
锚定“河湖永续利用”目标,朔州市多措并举提高河道生态流量,保障河道生态用水。
朔州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实现黄河与永定河跨流域“牵手”。2017年实施七里河引黄北干1号洞出口至刘家口段河道应急疏浚整治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当年,滔滔黄河水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1号隧洞,经过太平窑水库,流入桑干河,最终为永定河进行补水。桑干河引黄生态补水工程连续8年向永定河补水14.4亿立方米。
朔州市水环境质量向“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迈进。
有行动就有改变。蓦然回首,大家惊喜地发现,过去那种污水横流、垃圾长期污染水面的现象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河面烟波浩渺逐渐成了我们镜头里的主角。生态“颜值”在线,河水一“清”无余。
以水兴业
河湖品质跃上新台阶
桑干河,滋养了朔州,创造了机遇,共生共荣。
踏入朔州,这座能源城市的巨变耐人寻味:从靠“矿”吃饭,到生态“新账不再欠、老账逐步还”,再到如今逐步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场巨变背后,体现着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桑干河经济带是遍布“黄金机会”的经济发展带,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为群众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朔州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动力。母亲河泽被千里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沿河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朔州以空间均衡为引领,以水谋城,以水定城,以水美城,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和怀仁市等是桑干河经济带上的一个个“音符”,“桑干河之歌”不是独奏曲,而是需要它们以协调之音奏响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旋律,“黄金带”上的“绿宝石”愈发璀璨夺目。
“一盘棋”格局在富饶的朔州大地渐渐打开,美丽朔州的绿色发展呈现出实力蜕变。
朔州市立足晋北城镇圈,充分发挥作为永定河源头地区地理标识的品牌优势,努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深度融合。
朔州百公里桑干河新兴产业集中区是永定河生态经济带的“明珠”,是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更是先行先试、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途径的重要力量,是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朔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沿河岸线资源丰富,依河而兴的朔州如何抓住绿色发展的跳板再次腾飞?这离不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补缺进位。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朔州市把桑干河生态修复与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运用到矿井生产各个环节,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农林草牧统筹发展,种植经济林42万亩、中药材4.4万亩、牧草85万亩。运用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小气候扩大小杂粮种植品种,成就了“杂粮强市”“绿豆之乡”“红山荞麦之乡”“中国富硒小米之乡”的美称。
朔州实施“治水兴城”战略,围绕桑干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治理城市老旧小区82个,拆除农村废旧院落废弃建筑5546处;1137个村建立了村庄保洁机制;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7个,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村162个。依托桑干河流域良好的湿地、水域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打造百公里桑干河—永定河生态经济带。深度挖掘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马邑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桑源文化,延续城市文脉。
朔州秉持“以水赋能,利赢未来”的发展理念,把流域梯级开发作为科学利用水能资源的主导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活力。开展省级4A、3A乡村旅游示范村标准化创建,以鲁沟、青钟、凤凰城、旧广武、杀虎口为代表的63个乡村旅游点,推出农业观光、垂钓采摘、体验农家生活等系列活动,形成23条以采摘赏花、民俗体验、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文旅线路,满足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需求。其中,“塞上绿洲生态田园游”线路入选“山西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塞上风光田园之旅”入选全国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跨入新时代,桑干河畔绿意盎然,神头泉旁清流潺潺,东榆林水库波光粼粼,在桑干河的绿色实践中,还蕴藏了更深刻的意义。
通过系统治理,桑干河“绿”起来了,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20.3%,构筑起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朔州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完成了从“塞北不毛之地”向“现代化塞上绿都”的华丽转身。桑干河的绿色实践不仅在晋北大地画出了一道绿色曲线,更扬起了一条金色曲线,为朔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绿色动力。朔州市成为山西省仅有的3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百强市之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大幅下降。
桑干河水最是灵动,她不仅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灿烂的文化,还为“美丽朔州”文旅品牌享誉海内外立下赫赫战功。
朔州以文旅品质的提升推动城市“内外兼修”“全域蝶变”,重构桑干河两岸文旅新场景,朔州市重点打造永定河生态经济带,传承应县木塔、怀仁金沙滩、广武长城等历史文化。朔城区塑造“城中古城文脉、城西园林生态、城南湿地水系”三张名片,成为“城市水系生态经济廊道”,美丽乡村神头镇被誉为“塞上西湖”、桑干河畔美丽明珠。怀仁市金沙滩镇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山阴县把文物古建与桑干河湿地公园融合在一起,构筑桑干河绿色文化大格局。应县打造文旅康养地,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
2025年上半年,朔州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绩再创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45.25亿元,同比增长16.09%,成功打造出璀璨的桑干河文化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朔州人民最根本的遵循、最深刻的共识、最生动的实践。
桑干河,不只是一条生态走廊,更是一条经济动脉。她见证朔州的岁月峥嵘、高速崛起,与朔州成为知名打卡旅游景区和畅游山西必到之地的蝶变同频共振。
潮涌桑干新跨越,转型升级新征程。立于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朔州儿女正逐梦前行,全力创造一个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好未来。
责编;苗苗